品牌名稱: 置邦
公司名稱: 置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簡介
置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是怡和集團全資擁有的物業管理公司,成立於1982年,前身為「怡高物業管理服務部」,是香港最具規模的物業設施管理公司之一。「置邦」客戶包括多個政府部門及大型企業,以及全港300多個商業、住宅及工業物業。「置邦」及其管理之物業歷年來獲得許多獎項,包括「僱主金星獎」、「最佳保安管理公司」、「商場管理優異獎」等;「置邦」亦是「2003香港環保企業獎-優異獎」的得主。
戰略性層面分析

員工都是物業管理大使

物業管理傳統上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行業,前線員工必須盡善其職,才能提供令客戶滿意的服務質素。因此,「置邦」年前便自行發展一套的員工培訓系統,使每位員工都受到足夠的培訓,使他們不單只是大廈看更,而且是優秀的物業管理大使。

優質全面的服務


以前的物業管理員,主要是負責看更的職務;但今天,客戶的要求已不單如此,物業管理的服務必須比以前更貼身。作為本港物業管理界的先行者,「置邦」為客戶提供全面性的物業管理和相關的增值配套服務,務求為客戶做到一個優秀「管家」的角色。

培訓與發展

為了確保優良的服務質素,「置邦」要求員工接受公司所提供的高水準內部培訓計劃,包括建立優質的「工作守則」文件檔案;並積極推行「公開學習課程」,訓練公司的職員擔任工作隊伍及下屬的導師。

戰術性層面分析

企業文化

「置邦」將「以人為本」、「服務至上」、「每個員工都是管理大使」等企業 文化,透過培訓,在公司上下傳遞。

專業形象

「置邦」深信,透過專業服務的取向,可使公司在同業及客戶中樹立更鮮明的形象,並為客戶提供更多、更佳的增值服務。過往,「置邦」的前身「怡高」主要從事地產代理及物業和設施管理服務;現在的「置邦」則專注提供管理服務,管理全港300多個商業、住宅及工業等物業,合共樓面總面積近1億平方呎。

服務標準化

服務質素一直是「置邦」企業力求不斷改進的一個範疇。透過足夠的培訓項目,「置邦」推行服務標準化,確保所有員工都能用相同的服務標準和管理模式來服務客戶,這也有助公司建立口碑和提高客戶對「置邦」的信心。

員工培訓

「置邦」十分重視人才培訓,要求員工接受嚴格的內部培訓計劃。除了因應員工處身的工作環境而度身訂造訓練課程外,總公司亦特別設計一個扭轉傳統課室教學方式的嶄新「公開學習課程」(OLP計劃),以訓練公司的職員擔任工作隊伍及下屬的導師,把工作經驗薪火相傳。這項創新做法更能培養員工的強烈歸屬感,激發員工的工作成就感和投入感。

資訊管理系統

傳統的物業管理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紙張和時間來傳遞服務資訊。隨著資訊科技的普及,「置邦」已開始採用資訊科技系統,提高工作及服務效率,同時亦減低營運成本。其中,「置邦企業財務管理系統」能讓客戶便捷及時地掌握物業目前的財務狀況及管理資料,使「置邦」為客戶提供的物業管理服務更為完善。

增值服務

為了在物業管理領域為客戶提供最好、最優質的服務,「置邦」以「管家」體貼周到的服務作為服務客戶的標準。此外,「置邦」在物業管理的基礎上,還因應客戶的需要提供「資產管理」及「設施管理」等服務。

管理協作分析
優質管理元素與成因

成功地推行知識管理和個人化客戶服務是「置邦」的一個特色,使之成為一個以「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的方式進行知識管理的典範。

「學習型組織」的管理哲學發端於1990年代初的美國,目前已被大多數「財富500強」的公司所採用。該理論對「知識」重新定義,並且強調知識應與實際的工作經歷密切相關。在服務某一客戶或執行某一工作的過程中,僱員同時亦獲取了某一種經驗。這一經驗有其自身的內容,例如因果關係,動作與反應的關聯性,賴以成功的行為、戰術乃至背後的策略等。僱員將特定的經驗進行概念化,並將之放在日後的實踐中去檢驗和加以改善,由此就成了該僱員個人的知識;如果個體的知識在團隊或公司內分享,就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檢驗有關的知識,進一步確認其有效性(Validity)、可靠性(Reliability)、有用性(Relevancy)和重要性(Criticality)。

作為一個「學習型組織」,「置邦」的僱員培訓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知識轉移的效果,這是因為培訓所傳授的知識全都源自於實際工作情境和活生生的工作體驗。不斷對經驗以及由經驗衍生出來的知識進行分享,可產生高效而具有現實意義的「集體思維模式」(Collective Mental Model),促進了上上下下各層員工保持統一而高標準的服務質素。

有效的機構性學習能幫助公司和員工更準確、更深入地了解客戶的需要,這亦是「置邦」之所以能成功為客戶提供個人化服務和「一站式」服務的原因之一。

對中小企的啟迪

從理論上,中小企業僱員較少,比起大企業應該更有條件推行組織性的學習。然而,中小企業往往面對兩個共同的障礙,這就是缺乏將經驗概念化的技巧以及缺乏分享經驗知識的意願。因而,中小企業應全面瞭解組織性學習的整個程序(WETCKS)並身體力行,由「工作」(Work)、「體驗」(Experience)、「檢驗」(Testing)、到「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知識創造」(Knowledge Creation),再到「分享」(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