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有效地借鑑最佳營商模式並付諸實踐,中小企業必須經歷六個學習和轉變的階段。本章將就這六個階段進行闡釋;當然,我們所討論的祇是通用的處理方法,中小企業可根據自身的內部、外部營運條件以及不同的管理和業務狀況,因人而異作出適當的變更。
 
第一階段:選擇並瞭解最佳典範
首先,中小企業應選擇自己最希望改善的重要管理或運作領域,包括「控制方面的功能」(Control Functions)和「發展方面的功能」(Developmental Functions)。同時,中小企業應善於透過一些間接資料去瞭解大企業所採用的最佳營商模式,例如本研究計劃所出版的第一本案例集,即《香港營商基準:典範篇》。
 
第二階段:瞭解自己的主要策略和戰術

參照典範公司所採用的每一項重要策略和戰術,中小企業按以下四個步驟進行反思:

  1. 判定現有之流程(Identification of Existing Process);
  2. 對現有流程進行效能(有效性)評估(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3. 對現有流程進行效率評估(Efficiency Evaluation);
  4. 對現有流程進行競爭力分析(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圖一簡單明瞭地表徵了有關反思的完整過程,並列出每個評估步驟所要達致的目標。
第三階段:瞭解自己的關鍵性管理協作

參照典範公司的每一項重要策略和戰術,中小企業就以下六個重要管理範疇進行反思:

  1. 領導才能(Leadership);
  2. 人事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
  3. 策略性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4. 資源管理(Resources Management);
  5. 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
  6. 學習與變革的管理(Learning & Change Management)。
圖二列出了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以及每一步驟的目標。
第四步驟:瞭解現行做法與最佳典範的差距

中小企業現行之營商實踐與最佳典範可能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包括:

  1. 缺乏關鍵的知識;
  2. 關鍵技能已經過時、不合適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3. 採取了不合適、不正確甚至負面的態度;
  4. 其他內外環境所引致。中小企業必須先找出並克服這些差距,才能對現行的營商實踐作出改進,朝最佳典範看齊。
圖三列出了本階段的主要工作以及每一步驟的目標。
第五階段:彌補現行運作與最佳典範的差距
在此階段,中小企業需判別和發展出「彌合策略」(Bridging Strategies),以縮小乃至消除現行營商實踐與最佳典範之間的差距。這些策略從知識、技能、態度以及其他方面改善中小企業,使之與典範公司的距離逐步拉近。為了制定有效的「彌合策略」,中小企業必須進行一連串的評估,包括關聯性測試(Test of Relevancy)、重要性測試(Test of Importance)、迫切性測試(Test of Urgency),確保有關的「彌合策略」能被順利接受以及這些策略能夠依照正確的先後緩急之次序而逐一推行。表一是關於判定、評估和編排「彌合策略」的工作序列表。
第六步驟:運作之重組與改善
透過推行有效的「彌合策略」,中小企業便可對特定的運作流程進行重新規劃和改善。但中小企切勿操之過急;如果未強化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便貿然採用新的運作方式,有關的改善措施往往無法充分發揮作用,或者祇是曇花一現,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毫無疑問,持之以恆的學習是中小企業能否從失敗中奮起以及讓成功得以延續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