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名稱: 鴻福堂
公司名稱: 鴻福堂集團
 
公司簡介
「鴻福堂涼茶館」成立於1986年,開業初期便採用金漆牌匾、酸枝傢俬、銅製涼茶缸等高級物料,建立有別於一般陳舊老化「涼茶舖」的高雅形象;另一方面,為確保產品的質量可保持一致的水準,「鴻福堂」首創以中央廚房為分店供應涼茶及龜苓膏等產品,這在當時的涼茶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創新的改革。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鴻福堂」已發展成香港最具規模的涼茶集團之一,「鴻福堂」的團隊包括數十家涼茶館連鎖店、健康食品製造廠、樽裝飲品製造廠、運輸車隊及物流存倉等;產品銷售網遍佈全港各大超級市場、便利店、連鎖食品店、百貨公司,並出口往歐美國家。
戰略性層面分析

團隊管理

鴻福堂集團以團隊管理(Teamwork)為公司的管理基礎,每位高層管理人員都為集團不同的範疇作出貢獻,以團隊的方式管理公司。近年,公司及其產品不斷作出改進,由商品包裝設計至市場推廣活動等,都是管理層及員工共同策劃、共同管理、共同努力的結果。

把握商機

「鴻福堂」擅長以敏銳的市場觸覺及快捷高效的決策,迅速把握市場的商機。例如,「鴻福堂」在沙士疫症期間推出了板藍根樽裝飲料,一來為市場引入了帶有藥療功效的新產品;二來為市民提供方便;三來為公司帶來新的利潤來源,創造了一個「三贏」局面。

品牌建立

「鴻福堂」雖然不是一個老牌子,但近年憑借實力和創意有效的宣傳,「鴻福堂」品牌很快便被普羅大眾所認識。品牌對消費商品行業十分重要;尤其在近幾年,傳統「涼茶鋪」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沒有知名度的商號實在無法成功突圍。「鴻福堂」以不同媒體的廣告及聘用代言人來推廣品牌,又在本港市場率先推出樽裝涼茶飲料,以樽裝涼茶的獨特商品形式鞏固「鴻福堂」的品牌形象,效果十分理想。

戰術性層面分析

貫徹企業精神

鴻福堂集團管理階層的每位成員都認同「團隊精神」對公司營運及管理的重要性,公司整個管理層在各自負責範疇內發揮適當的領袖才華,亦主動提倡「團隊精神」和推行團隊管理的方法,以此帶動公司內的每位員工。

靈活管理

運作靈活是推行團隊管理的其中一個優點。在商業營運及管理上,團隊成員可互補不足,企業便可更有較地運用資源及人才。「鴻福堂」施行「團隊管理」時,於日常的管理上運用了「靈活補位」這個運動策略。如果主力的管理成員中有人因突發事故未能完全應付自己負責的範疇時,其他的主力管理成員便自動「靈活補位」,及時兼顧必要的工作。「鴻福堂」證明了運動場上的必殺技同樣適用於商場上。

上下一心

鴻福堂集團重視每位員工,分配適當的人才負責合適的工作,讓每位員工發揮所長。「團隊精神」講求「合作精神」多於「個人技術」,團結的員工加上優秀的團隊管理人員,就能在商場上所向披靡。鴻福堂集團在招聘和培訓員工時,總會堅持這個信念。

創意思維

「鴻福堂」不時發揮其創意思維,以推出合適的商品滿足市場的需要。公司透過深入的市場調查及研究,不斷探索能被市場接受的新口味。由於「鴻福堂」於國內擁有自己的生產線,能對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作出更有效的配合,推出新商品的應市速度亦往往比其他對手快,有助於「鴻福堂」充分發揮靈活性,把握商機。

銷售策略

「鴻福堂」的產品是「功效性」飲料,亦被界定為消閑飲料之一;但這些「功效性」飲料和一般消閑飲料在市場營銷方式上並不盡相同。「鴻福堂」採取雙銷售線的策略,一方面大量生產的樽裝飲品,透過大型連鎖超市分銷,另一方面發展「鴻福堂」品牌的連鎖涼茶鋪式的門市。「鴻福堂」推出的新飲品都會首先於門市推出,測試市場的反應和接受程度,然後才決定選擇哪些產品在大型連鎖超市正式推出。

管理協作分析
優質管理元素與成因

「鴻福堂」的成功有賴於組織的穩定性和適應能力,以及有效、可靠的市場情報。

該公司採取「社會型」(Social Approach)的管理取向甚於「技術型」(Technical Approach)的管理方法。「社會型」管理注重建立組織及團隊文化,而較少採用那些為員工合作設定框框的刻板架構和程式。重視企業文化可使員工的表現變得更長久、更可靠、更可預測及更富彈性,同時不致於偏離公司原有的使命及目標。在充滿競爭的營商環境..,這種策略有助於企業在各種新轉變中比競選對手搶先一步。另一方面,「鴻福堂」採用定性研究的方法(Qualitative Approach)評估消費者對新產品的反應,從而為公司的創新產品提供了現實、準確、即時的評核。此外,「鴻福堂」在零售店試賣新產品,亦是一個用定性研究方法瞭解消費者行為模式的優秀範例。

對中小企的啟迪

人力資源是企業的重要資產。因此,使員工發揮所長、克盡所能是企業管理的首要條件。由於存在諸多難以預測及控制的環境因素,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並沒有一套特定的模式。「鴻福堂」的案例示範了:由「技術型」管理系統轉向「社會型」,可以促進員工發揮所長,更好地迎接轉變和革新。對中小企而言,主要的問題在於何時進行轉型、以及由技術型管理向社會型轉變的程度。這些棘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企業文化最好是在實踐中演進。實踐可以給管理層提供一個強化積極行為的機會,從而建立理想的文化。因此,適當的程式及實踐是建立企業文化的前提要素。

由於缺乏資金或經驗等原因,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都不願意投放資源去做定性的市場研究。然而,中小企業應瞭解定性市場研究的優點和功效。定性研究的作法之一是觀察消費者的行為或進行會面訪問,從而取得消費者的意見。定性研究能協助中小企業獲取真實而且有深度的市場情報(相對於問卷調查),並且這一方式不難掌握,費用亦相對便宜。